TOUCH + ART

ART can touch our hearts.
Let us keep in TARTCH.

了解更多
最新消息 | 藝文展訊
Tartch Exhibitions

《 ESOWの花花世界》| Solo Exhibition

I don’t think art is propaganda; it should be something that liberates the soul, provokes the imagi- nation and encourages people to go further. 我不認為藝術是宣傳,它應該可以解放靈魂,激發想像力,並鼓勵人們走得更遠。 — 凱斯 哈林(1958年5月4日—1990年2月16日美國新普普藝術家,活躍於20世紀80年代) 塗鴉的歷史,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人類在洞穴裡留下的壁畫,到二戰後個人創作出現在各大 城市的牆壁或車廂上,延續到20世紀初,成了紐約市等大城市的地下文化。從最初的單純標 記演變為多樣化的風格,包括塊體字母、圖案、角色和抽象藝術;這些多樣性都再再反映了 不同藝術家的個性和創造力。 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,更是一個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媒介,反映了當時時代的變遷和藝術 家對世界、社會與周邊生活的看法。 1972年出生於東京的 ESOW,17歲移居美國發現塗鴉,在江戶時代文化的影響下,形成了自 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視覺語言。 作品透露著許多日本文化的元素,表現的媒介多樣性且具活力,包括畫布、牆壁、木板和3D 立體。除了可以感受到塗鴉創作的奔放,也能看到粗曠中的細緻感。 「花花世界」,泛指人世間。可以是繁華、浮誇的同義詞,也或是每個人心中獨有的桃花源 與異想世界。 本次展覽 ESOW’S WONDERLAND 透過 ESOW 的視角和創作,將日本中年大叔的生活百態 ,以詼諧幽默方式的呈現,同時將他的創作起源,以各類型包括畫布、木板繪畫、立體作品 一次呈現;期望能啟發觀者能在平常不過的日常中,擁有更多繽紛與幽默的想像力。 讓我們一起窺究,ESOW 創作視角下的花花世界。

查看更多
Tartch Exhibitions

《初綻 》|Joint Exhibition

《初綻》 初⼼綻放。 是⼀種純粹的美,甚⾄是歷經過⾵霜⽽能不斷地再次盛放的動能。 藝術使⼈們擁有⾮尋常新⽣的⽅式。我們站在⽣命⻑廊回望或⻑或短的歷程時,便是在賦予那些印象節點新的視⾓,讓那些四散漫溢的感知,凝聚成⼀種擲地有聲,抑或悠 遠的餘⾳。 本此展覽將藉由六位藝術家吳東龍、洪禎佑、溫孟瑜、呂紹瑜Lupa 、王亮尹、王怡方在耕耘多年的藝壇中,吹響的那聲純淨優揚,邀請觀者進⼊更深層的精神世界,迴⾝⾄那初⼼的起始點。 ⼈們時常周轉在各個空間環境中,所發⽣的事物痕跡或是情感,成為⽇常⽣活裡的⼀種流動積累。 不管是將⾃我投射在畫⾯中,抑或將痕跡的印象透過藝術作為存放處,藝術家們都誠實地感受著那些最敏感私密的灰⾊地帶。 在這場聚集六位藝術家們在精神感知的盛宴裡,TARTCH藉由此主題,引領觀者體會藝術家們在創作最初階段,所擁有的純粹與原始。綻放可以是⼀瞬間,也能是不斷蛻變的過程:他們堅持⾃我初⼼的真實與細膩的創作過程,造就綻放成為⼀種雋永,將周邊事物、⽣死、 場景、符號轉化為⾃⼰發聲的號⾓,在創作的旅途中創造出屬於⾃⼰的美學意涵,更⽤忠於 ⾃我的情感去詮釋著那些難以⾔喻的事物。 本次展覽希望作為⼀個引⼦,帶領著觀者⼀同抵達⼤⽚⾃由的想像境地,接近⾃⼰⼼中的那道光。  

查看更多
Tartch Exhibitions

《捕光者 》|Joint Exhibition

挟著入夏帶來的熱氣與光線下展現著過於飽和的色彩,一場屬於光的盛宴正式的在四季裡展開,而在炙熱的光線中,所有事物顯得特別各自獨立,但又由著一股熱融融的氣流使事物們成為映入眼簾的一抹景色,本次展覽《捕光者》邀請兩位藝術家曾麟媛與潘麒方,使用不同的媒材與技法,共同展現對於事物披著光線、在印象回憶裡閃閃發亮的不同面貌,使觀者一同馳騁在光裡面。 曾麟媛擅長透過類似攝影手法的視角捕捉流轉瞬時的片刻。她善於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化,日常生活中的景色之於她,不單單只是每天的過眼雲煙,更多的是呼應自己內心的風景,而她畫面中真正所想指涉的對象物,多半以一種客體存在或是正在消逝的狀態被襯出,藉由畫面中的線索去捕捉、投射及聯想。在本次入夏的展覽中,曾麟媛的作品對於夏季飽含著一股濃烈色彩,她以一種較於微觀的方式去呈現事物流淌瞬間的動勢,藉由筆觸的淤積與疊染形成乍現的燦漫與細膩的光影變化,色塊則堆疊出斑斕褶皺的間隙。《娑影29-被圈養的四季》是其中一幅較為全景的作品,藉由畫中的用色與筆觸堆積,呼應著藝術家其他件作品,彷彿那些微觀視角,是由此幅作品發散出去而聯想成為一個視覺的中繼。曾麟媛的畫作讓人想到眼睛裡印象殘影的停留,在忽明忽滅的光的勢態中,連動起我們的記憶,追溯至每個轉瞬的當下,喚醒眾人對日常風景過於大而化之的想像。 隨著潘麒方畫中的線條,依稀可以看見隨著人們身體尺幅行走的動態或是觀賞流連的眼神,多層次的筆觸與色塊組合反映出光線這件事對於其畫中景色的反照,畫中的構圖也彷彿一張大視野的地圖般,使人隨著藝術家的筆觸按圖索驥,視線流轉在大地走勢的跌宕、落英繽紛,與一片無法識別品種卻柔軟的花草中。退居後方遠遠的觀賞作品,我們開始感受到「一片風景」的形狀若隱若現的在心裡產生,藝術家雖意不在留下並建構真實的風景,卻使觀賞的我們開始循著他的步伐重返風景。在本次的展出中也將首度公開潘麒方的繪畫創作手稿,在這些隨性卻細膩觀察的手稿中,我們能夠感受到藝術家觀察自然的視線停留與風景記憶,比起完整的作品更添加了一層「當下的時間感」,隨著寫生的當下捕捉,回到工作室創作的潘麒方更是把光線從室外帶進了室內,將光的縮影映照在自己的作品上。 在本次的展覽中,兩位藝術家穿梭於動勢型態的追索與印象中的景物,在流轉瞬息的光影中試圖捕捉當下,不僅濃縮進了藝術家心裡的風景,也綜合出觀者心中的那一幕似曾相似的印象,而這一切迴盪著夏日濃烈的光線與色彩,隨著氣流緩緩上升直至每個人的心頭。

查看更多
more